1、申请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要持有关材料,向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由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请审批表》。(2)师范类毕业生到各市教育局申请办理,非师范类毕业生到各市人事局办理。(3)各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情况进行登记,并依据学校提供的档案进行核实。
2、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根据创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创业(开业)补贴。毕业学年大学生由所在高校汇总后向高校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省属高校毕业学年大学生创业补贴以省属高校汇总申请,省教育厅初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审核与公示。
3、但3年后我们一定会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知识过硬而富于变通,他理想远大而敢于直面人生,他稳重成熟而不失青春活力,那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向往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很好的,不仅锻炼了大学生也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所以我向各位领导申请加入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联合会。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1-2万元/项;创业训练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1-2万元/项;创业实践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5-10万元/项。具体经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一是课题申报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全面性。全面占优资料是撰写课题申报书的基础,要求研究团队就申报课题的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和评价。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这时通常所说的课题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论证。前瞻性。
二,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是以一个想法或者一个问题解决办法出发,这个想法是创新点,但是很不完善,预期成果形式就是写你要以什么形式实现你的想法。
一般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是以一个想法或者一个问题解决办法出发,这个想法是创新点,但是很不完善,预期成果形式就是写你要以什么形式实现你的想法。
一般项目:按每年惯例申报的“国创计划”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1/3。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为2021年起新增项目,推荐数额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创计划”立项项目总数的2%(项目指南详见附件1)。
创业训练项目要求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成员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实践参与和报告撰写。申报此类项目需要在相关网站上进行报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账号注册步骤如下: 确认支持的浏览器:IE、360浏览器、Google Chrome、O0浏览器、Microsoft Edge。
校级大创申报时间:每年大创的申报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年的3月-4月(部分院校可能会提前通知,以便于学生准备),学生撰写申请书和学校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到统一的教务处或者团委。
一次。根据查询应届毕业生网官网得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是在每年的五月份进行,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其中,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原则上在校级项目中择优推荐。
大创的申请流程为:学生撰写申请书,学校审核后推荐至省级和国家级。申报时间固定,一般为每年3-4月校级项目,5-6月省级项目,7月国家级项目。完成项目后,项目将进行评估,分为合格、良好和优秀三类。选择项目时需关注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实践性以及团队执行力。
每年大创的申报时间都是固定的,3-4月校级项目申报,5-6月省级项目评选申报,7月国家级项目评选申报。
项目申报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申报立项条件:(1)项目以个人或团队形式申报,每个项目总人数不超过 5 人。(2)每位学生每学年只允许参与1个项目。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不良记录者(抄袭、中途放弃、不结项、不合格等),学校将取消其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的资格。
大创项目大部分是指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项目。当然有帮助。(1)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
项目申报主要依靠学生自主进行。 申报立项的条件包括:- 项目可以由个人或团队提交,团队成员总数不得超过5人。- 每位学生在每学年内仅能参与一个项目。- 对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不良记录的学生(如抄袭、中途退出、未完成或不合格等),学校将取消其参与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的资格。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关于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中表明大创项目申报主要面向大大大三在校生,大四学生因临近毕业不再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大创项目实行团队制,每个项目团队人数原则上3——5名,项目负责人1名。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有未结题项目的不再参加本次申报。
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根据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项目主要面向大大大三在校学生。大四学生由于临近毕业,通常不鼓励担任项目负责人申报新项目。大创项目采用团队形式,团队成员数量原则上应为3至5人,并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团队申报一般不超过五人,主持人不超过两人,成员需有明确分工。 在校生只能负责一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得交叉申报。 高校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信息服务和经费支持,可统筹一流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团队申报一般不超过五人。每个团队人数应控制在5人以内,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分工。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负责一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各高校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必要的场地、指导教师、信息服务和经费支持。
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均可参与申报,每名学生每年度参与申报项目限1项。学校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跨年级合作研究,创新训练项目成员不超过3人,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成员不超过5人。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加素质拓展学分的。